到什么季节,就会折腾一下当季食物,前不久食品造谣者又出动了。这不,微信朋友圈发出的一条“大蒜炝锅真的会致癌!”让小李的妈妈和家人恐慌成一片,此文列举了诸多所谓的“科学文献”,试图证明“大蒜炝锅会致癌”。而小李的妈妈也第一时间把此信息转发到朋友圈,并在她的各微信群中也一一转发了此文章。
大蒜炝锅真的会致癌吗?资料显示大蒜高温油炸确实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,但数量极少,该物质为2A级致癌物,不属于已知对人类有致癌能力的1级致癌物。动物试验表明,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、遗传毒性和致癌性,但是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、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人类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。因此,不能说只要用大蒜炝锅,就一定会增加致癌危险。(9月14日《新华网 大蒜炝锅真的致癌吗?揭穿食品谣言》)
当今的朋友圈有时候真成了谣言传播的重灾区。可悲的是,有一些人明明知道是谣言,还要在朋友圈分享一番,就如新闻中小李的妈妈,子女和他们解释,让他们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,他们偏偏不听,而且还对谣言关注传播忙得不亦乐乎,朋友圈是朋友亲密互动的阵地,可如今却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。
谣言就是谣言,无论穿上什么样的外衣,都经不起推敲。谣言除了会扰乱视听,更会危害社会秩序,造成大众心理恐慌。新媒体为大众生活带来了便捷,微信朋友圈、微博、QQ群等即时通讯软件对于大众交流思想提供了快捷的平台,也让谣言信息发布有了更大的场所。尤其是一些对于谣言先天没有甄别能力的人,更是甘当谣言的传播者,如此一传十、十传百,让朋友圈就成为了谣言传播的重灾区。
笔者认为,首先,个人作为微信的使用者,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朋友圈负责,要做到不制造谣言,不随意发布未经证实的消息。当我们打算转发一些消息时,何不先等一等、想一想这些消息的真实性,或者通过互联网查询、找相关的机构或政府部门核实,提高信息证伪的能力,让谣言止于真实。
其次,要避免微信朋友圈成为谣言滋生地、扩散地。关键还是要大众对于朋友圈的信息多甄别,当看到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些信息时,多动脑子,少动手指,才不会盲目地从众,被其中一些伪科学、合成的假鸡汤所迷惑。尤其是一些年轻人,更要引导自己身边的一些老年人群,对于朋友圈或者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学会求证,这样,才会提高自己对于谣言的免疫力。
同时,还需要相关部门在根治谣言上多开展教育宣传,让群众提高辨识力,自觉不做谣言的传播者。监管部门更要行动起来,对发布谣言者采取法律制裁,对散发谣言造成后果的一定要追究其刑事责任,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铲除微信朋友圈谣言滋生的土壤。(准格尔旗网信办 赵纯)